
端午期間,由河南衛視制作出的《端午奇妙游》,讓一系列優秀文藝作品再一次收獲如潮好評。其中,水下舞蹈《祈》在朋友圈的刷屏,將洛神“翩若驚鴻,婉若游龍”的氣韻與神髓,通過復雜的運鏡和炫目的視覺效果呈現到觀眾眼前。不少人感嘆,《祈》給人帶來了超乎尋常的審美體驗和充分的文化自信。 此類國風節目的“出圈”已經不是第一次?;仡櫞饲叭W刷屏贊聲一片的《唐宮夜宴》,以其圓潤可愛的唐宮少女形象、有趣詼諧的舞蹈編排,配合高科技特效的加持,圈粉無數;而此次水下舞蹈《祈》,則通過影視制作技術幫助我們突破了時間和空間、歷史和現實、真實與虛擬的界限,將一些原本存在于文字和傳說之中的傳統文化之美,得以真切生動地呈現眼前……這些國風節目的大范圍“出圈”,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蓬勃的時代生命力,而且,這些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藝術呈現形式備受認可,也證明了傳統文化需要有更多民族性、時代性的表達。 文化興則國運興,文化強則民族強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調研傳統文化保護傳承,闡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、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,并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。 漫長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留下了燦若繁星的歷史文化遺產,當下,越來越多的文藝表達,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厚積薄發,用創新的形式和細致的匠心為傳統文化加持、賦能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融入當代人的生活。比如,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《國家寶藏》節目,“復活”了眾多博物館館藏文物,也讓沉睡的歷史故事得以被喚醒、傳播,博物館因此不再成為門可羅雀之地,而轉型成為了老百姓爭相“打卡”的精神文化陣地;同樣,來自央視制作的《典籍里的中國》,則圍繞多部優秀中華文化典籍,以“舞臺表演+影視化”的表現方法重現歷史、講述文化……這一系列文化產品的“叫好又叫座”,在收獲收視率和美譽度雙豐收的同時,也啟示我們: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輝煌瑰麗的寶庫,挖掘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、實現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表達沒有定式,只需我們拿出文化傳承的自覺、充分的文化自信和創新的時代表達、靈感表現方式。 實現這一點,尤其需要做到守正創新——認真研究傳統文化、挖掘并創新其表現手法,并以此來塑造我們的文化身份和情感價值認同。我們不妨多借助新媒體、融合媒體巨大的承載力、傳播力和多元表現力,演繹、挖掘、延伸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外延,使之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,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聯系、能共情,成為大眾文化趣味、藝術審美的一部分,這將是一條重要的傳承和創新之路。(李春旭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