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張春花,上蔡縣華陂鎮華南小學退休教師。1985年結婚后,腿腳不便的她盡心盡力照顧83歲雙目失明的爺爺和一只眼睛失明又身患嚴重疾病的單身二伯父,還有81歲靠拐杖行走的婆婆舅公。1996年,年邁的婆婆行走不便,生活不能自理。20多年來,她堅持給婆婆喂飯、洗澡、洗腳。婆婆患老年癡呆癥10多年,已經記不得自己兒女的名字,唯獨還記得她這個大媳婦的名字。 張春花的小姑子說:“俺嫂子嫁過來,我才十二三歲。我結婚后,都是俺嫂子照顧俺娘的。洗頭、剪腳趾甲,她比俺姊妹幾個待娘還孝順?!?/p> 張春花右腿殘疾,由于胯關節無法轉動,她給婆婆洗腳時不得不單膝跪在地上。一泡二揉三搓四拍五捏六摳,張春花給婆婆洗腳洗出了門道。 老人伺候得好不好,關鍵看兒女用心不用心,面對“那么臟,你咋洗下去了”的疑問,張春花的回答是,“臟不臟在兒女,老人臟了反正我看不下去”。 婆婆瞌睡了,張春花就扶她上床;婆婆睡醒了,她又扶她下床。婆婆渴了她喂水,餓了喂飯。 張春花剛結婚就要同時照顧婆家的3位老人,喂吃喂喝,端屎端尿,還要經常扶爺爺去小便。由于張春花伺候老人細心周到,爺爺臨終前還喊她的名字。 張春花的丈夫王保臣對記者說:“我平時外出打工,她就是家的頂梁柱,麥季時她割麥打場,從不喊累?!?/p> 張春花不僅把幾畝地種得五谷豐登,還在教學上取得好成績,她所教的班級成績一直穩居全鎮第一。 張春花的老同事、華南小學校長馬愛萍告訴記者,張春花是縣級優秀教師也是學校的骨干,無論家庭有多困難,從沒耽誤過孩子們的課,孩子喜歡她,家長認可她,同事欣賞她,領導夸獎她。 如今,張春花的小兒子在新疆工作,大兒子在華陂街上的生意紅火,大兒媳在學校里也很受學生歡迎。2017年,張春花榮獲上蔡縣首屆“孝老愛親類”道德模范,2019年榮登2018年度“河南好人榜”。就是這樣一位身殘志堅的普通婦女,用美德詮釋了為人媳、為人師的應有之義。 |